和钝庵见留 其三

作伴才消木上座,同流初未许寒山。
而今却向天台去,击动寒岩莫与闲。

现代解析

这首诗《和钝庵见留 其三》大约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别离时的一种复杂情感。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这首诗:

1. 背景与情感铺垫
- “作伴才消木上座,同流初未许寒山。”这里提到了“木上座”和“寒山”,这两个人都是古代的高僧或修行者。这两句可以理解为诗人最初是和木上座或寒山这样的高僧相伴,但后来这种陪伴结束,就像“木上座”这样的人离开了。
- “同流初未许寒山”中的“同流”指的是和某人一样,但“初未许”表明这种相伴并不是一直持续的,暗示了友情或陪伴的关系有过波折或者结束。

2. 变化与新的开始
- “而今却向天台去”中的“天台”指的是一个佛教圣地,也是一个新的方向或目标。“而今”表示现在,诗人或友人决定去一个新的地方,这代表着一种新的开始或探索。

3. 精神追求与行动
- “击动寒岩莫与闲”意味着诗人或友人要去的这个地方(可能是天台山)有很多需要行动的地方,暗示了对精神追求和实际行动的决心。这“寒岩”象征着一种宁静而需努力探索的精神领域。

综合来看,这首诗通过具体的名字和地名,讲述了一个关于友情、改变和探索的故事。诗人怀念过去的友谊,同时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自己即将到来的新旅程的支持和鼓励。在诗中,诗人也表达了对精神追求的敬畏和决心。

释慧空

释慧空(一○九六~一一五八),号东山,俗姓陈,福州(今属福建)人。年十四出家,初学于圆悟、六祖,后至疏山,为南岳下十四世,泐潭清禅师法嗣。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住福州雪峰禅院,次年退归东庵。二十八年卒,年六十三(《五灯会元》卷一八、《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有《东山慧空禅师语录》、《雪峰空和尚外集》传世。释慧空诗,以续藏经本《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及日本旧刻《雪峰空和尚外集》(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编为二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