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樊溪之泰安

酌君以莲花之酒,赠君以竹节之鞭。
春阴漠漠泥路滑,伤心早是迎梅天。
嗟予十载屡行役,征衫著破芒鞋穿。
长风驱沙骑北马,高浪驾屋乘南船。
往来万里饱忧患,白发久矣抽苍颠。
归家一载谢人事,竹床蒲褥长高眠。
乡里小儿肆嘲笑,俗人与我原无缘。
惟君日日肯过从,红藤杖挂青铜钱。
认旗沽酒藉草饮,脱略礼法无拘牵。
屈指曾无三日别,坐必接席行差肩。
忽闻束装走齐野,双泪迸落如春泉。
上巳后,清明前。
风吹雨打花信歇,南浦送君真可怜。
樯竿已插帆已挂,相看无语心茫然。
菖蒲酒熟江榴发,待尔同开解粽筵。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朋友要远行,诗人依依不舍的心情。全诗用日常生活的细节,写出了真挚的友情和人生感慨。

开头很特别,用"莲花酒""竹节鞭"这样的礼物来表达心意,不是贵重物品,但很有文人雅趣。接着写春天阴雨绵绵,道路泥泞,暗示离别时心情的低落。

诗人说自己十年来四处奔波,衣服鞋子都穿破了,经历过北方的风沙和南方的巨浪,饱经沧桑,头发都白了。好不容易回家休息一年,整天在竹床上睡觉,却被乡里人嘲笑。只有这位朋友天天来陪他,带着酒钱,两人不拘礼节地喝酒谈天,形影不离。

突然听说朋友要去山东(齐野),诗人的眼泪像泉水一样涌出来。在清明前后的雨季里送别,格外伤感。看着朋友船上的帆都挂好了,两人相对无言。最后诗人说:等菖蒲酒酿好、石榴花开时,等你回来一起吃粽子。这句结尾特别温暖,把离别的伤感转化成了对重逢的期待。

全诗的魅力在于:
1. 用生活化的场景写深情,比如破衣服、竹床睡觉、路边喝酒,都很真实
2. 对比手法强烈:自己被人嘲笑vs朋友天天相伴,十年奔波vs一年安睡
3. 情感层层递进:从送礼物→回忆过往→突然离别→期待重逢
4. 结尾给人希望,让离愁不显得过于沉重

这种朋友间朴实无华的情谊,和现代人说的"最好的友情是相处舒服"很相似,容易引起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