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宿云门寺

缘萝初渡岭,倚棹更穷溪。
坐觉云山合,悠然物我齐。
还来上方宿,卧听夜猿啼。
欲叩无生偈,钟声过涧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云门寺过夜的宁静体验,展现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禅意境界。

开篇"缘萝初渡岭,倚棹更穷溪"用爬山涉水的行程,暗示修行之路的艰辛。就像我们现代人开车翻山越岭去某个安静的地方度假,作者也是经过长途跋涉才到达这个清幽的寺庙。

"坐觉云山合,悠然物我齐"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坐在那里,看着云雾缭绕的山峰,作者突然感觉自己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这种体验就像我们偶尔在大自然中发呆时,突然忘记自我存在的那种奇妙感觉。

后四句写夜宿寺庙的体验。"卧听夜猿啼"的猿声,和"钟声过涧西"的钟声,构成了一幅有声的山水画。这些声音非但不吵闹,反而让夜晚更显宁静。作者想参悟"无生偈"(佛教关于生命真谛的偈语),但最终被悠远的钟声触动,这种不说破的写法,反而让读者更能体会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禅意。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它用最朴实的语言(爬山、坐看、听声音),写出了最深刻的感悟(物我两忘)。就像我们现代人去山里住民宿,看着云海发呆时突然想通某个困扰已久的问题,这种平凡中的顿悟,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

黄景仁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