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和毛会候汴梁怀古
何必江南,堪痛哭,六朝遗迹。
只此地,曾经几遍,铜驼荆棘。
高浪已摧临镜堞,平沙尽没藏书壁。
漫凭高,历历数沧桑,空沾臆。
朱仙镇,陈桥驿,相望处,城南北。
只幽兰轩远,烬灰难觅。
且醉金梁桥上月,休寻萼绿堂前石。
卷西风,片叶忽飞来,迎秋笛。
只此地,曾经几遍,铜驼荆棘。
高浪已摧临镜堞,平沙尽没藏书壁。
漫凭高,历历数沧桑,空沾臆。
朱仙镇,陈桥驿,相望处,城南北。
只幽兰轩远,烬灰难觅。
且醉金梁桥上月,休寻萼绿堂前石。
卷西风,片叶忽飞来,迎秋笛。
现代解析
这首《满江红》借古讽今,用开封(汴梁)的历史变迁来抒发人生感慨。全词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
上片用对比手法开篇——谁说只有江南的六朝遗迹值得伤感?你看开封这片土地,同样见证了无数王朝兴衰。"铜驼荆棘"这个典故暗示昔日繁华已成废墟,城墙被洪水摧毁,古籍被黄沙掩埋。站在高处回想这些历史变迁,只能空自流泪。
中片具体点出开封附近两处著名历史地点:南宋岳飞抗金的朱仙镇和赵匡胤兵变夺权的陈桥驿。南北相望的这两处地方,承载着截然不同的历史记忆。但如今连文人雅集的幽兰轩都找不到痕迹了,暗示一切辉煌终将湮灭。
下片转向现实态度:与其执着寻找消失的萼绿堂(宋代名园),不如珍惜当下,对着金梁桥上的明月饮酒。最后西风卷着落叶与笛声的画面尤其精彩——突如其来的落叶就像无常的命运,而笛声则把历史沧桑与眼前秋景融为一体,余韵悠长。
全词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放下执念"的智慧:历史遗迹终会消失,但我们可以选择在废墟中寻找诗意。作者没有沉溺于伤感,而是用"且醉明月"的洒脱态度,教人用美酒和艺术来化解惆怅。这种既清醒认识历史残酷,又保持生活热情的态度,正是这首词最珍贵的启示。
顾贞观
顾贞观(1637-1714)清代文学家。原名华文,字远平、华峰,亦作华封,号梁汾,江苏无锡人。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四世孙。康熙五年举人,擢秘书院典籍。曾馆纳兰相国家,与相国子纳兰性德交契,康熙二十三年致仕,读书终老。贞观工诗文,词名尤著,著有《弹指词》、《积书岩集》等。顾贞观与陈维嵩、朱彝尊并称明末清初“词家三绝”,同时又与纳兰性德、曹贞吉共享“京华三绝”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