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闱首日八王允辞荐即事漫赋

无心帖括求高第,复上梁王却聘书。
祇为耽间成疾疢,非关傲世托耕锄。
酒逢嘉会疏狂在,秋满长安寂寞余。
自是不归归亦得,北来南去任樵渔。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读书人在科举考试(秋闱)第一天的复杂心情,表面洒脱自在,实则暗藏无奈。全诗用生活化的比喻,传递出古代知识分子的矛盾心理。

前四句像在说:"我本就不想靠死记硬背考取功名,就像当年拒绝梁王聘请一样。现在生病只是因为贪图清闲,并不是故作清高去种地。"这里用"帖括"(科举备考资料)和"梁王却聘"(历史典故)两个例子,说明自己主动放弃仕途,但特意解释不是装清高,暗示内心其实有苦衷。

五六句画面感很强:"遇到好酒局我还是那个狂放的我,但长安城的秋天只剩寂寞。"通过"酒逢嘉会"与"秋满长安"的对比,热闹与孤独并存,展现诗人人前洒脱、人后落寞的真实状态。

最后两句最妙:"不回家也行,真要回去也可以,反正不管北上南下,我都能当个打渔砍柴的闲人。"看似随遇而安,但"任樵渔"的洒脱背后,藏着对现实的无力和自我安慰。就像现代人说"大不了回老家种地",其实是对现状的温和抗议。

全诗魅力在于用轻松语气说沉重话题,把科举压力、仕途失意转化成"爱自由"的个人选择。这种"嘴上说不要紧,心里在叹息"的表达方式,让读者更能共情古代读书人在功名与自由间的挣扎。诗中"秋满长安"的寂寞画面与"任樵渔"的潇洒宣言形成反差,正是这种矛盾让诗句充满张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