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东坡枯木

先生万卷读,命世文之豪。
矫矫鸾凤姿,仰止人物高。
坐石翳白拂,古茧磨衲袍。
玉堂挥翰手,不数乘与褒。
前身老画师,寓兴时抽毫。
要在胸中奇,醉笔随秉操。
柘原沙错错,独树风骚骚。
天荒鸟不入,路绝人告劳。
一旦辞世纷,御风归泬寥。
遥知紫玉府,冠佩方游遨。
不然跨汗漫,骑鲸弄云涛。
夜中梦见之,酌公以蒲萄。
觉来空把卷,我心增郁陶。

现代解析

这首《题东坡枯木》用生动的语言赞美了苏东坡(苏轼)的才华和品格,同时借枯木意象表达对他的追思。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苏东坡的非凡才华(前8句) 诗人开篇就说苏东坡读破万卷书,是文坛领袖级人物。用"鸾凤"比喻他品格高洁,像古代贤人一样令人敬仰。接着描写他的生活细节:坐在石头上用白拂尘遮阴,穿着磨旧的僧袍——这些画面展现他不拘小节的名士风度。"玉堂挥翰手"指他作为翰林学士的非凡文采,连古代书法名家(乘与褒)都比不上。

第二部分:艺术创作与枯木意象(中间8句) 这里解释苏东坡画枯木的奥秘:因为他胸中有奇绝的才思,醉后提笔就能创作。用"柘原沙错错"描绘荒原景象,那棵孤独的枯木在风中摇曳,天地荒凉到连鸟都不来,路上也无人迹——这枯木其实是苏东坡超然物外的精神象征。

第三部分:对逝者的浪漫想象(最后8句) 诗人想象苏东坡死后成仙:要么在紫玉府(仙境)漫游,要么骑着鲸鱼在云海遨游。最动人的是夜梦相见,两人共饮葡萄酒的场景,醒来后只能惆怅地捧着书卷怀念。这种浪漫的想象既表达了对偶像的追慕,也透露出深深的遗憾。

全诗妙在把对文豪的敬仰、对艺术的理解和对逝者的思念融为一体。特别是用"枯木"这个意象,既指苏东坡的画作主题,又暗喻他历经风雨依然挺拔的精神,最后升华为超越生死的永恒存在。语言上既有"鸾凤""骑鲸"这样瑰丽的想象,又有"酌蒲萄""把卷"这样生活化的细节,读来既觉气势恢宏,又感亲切动人。

李处权

(?—1155)宋徐州丰县人,徙江宁溧阳,字巽伯。李淑曾孙。徽宗宣和间,与陈恬、朱敦儒并以诗名。南渡后曾领三衢。卒年七十余。有《崧庵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