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新竹的生机与美丽,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画面感。
首联“最爱中唐竹,春来百个鲜”直接点明主题:诗人最爱庭院中的竹子,春天一到,新竹纷纷破土而出,鲜嫩可爱。“百个”形容竹子数量多,也暗示其旺盛的生命力。
颔联“笋残霞落泊,梢散粉婵娟”用比喻手法写竹子的姿态:竹笋脱去外皮,像晚霞一样柔和地垂落;竹梢轻盈舒展,仿佛美丽的女子(婵娟)在风中摇曳。“粉”字既形容竹皮的颜色,又增添了一丝柔美。
颈联“早叶危衔露,昏枝巧住烟”进一步刻画细节:清晨的竹叶颤巍巍地托着露珠(“危衔露”写出露珠将落未落的动态),傍晚的竹枝在暮烟中若隐若现(“巧住烟”体现竹枝与烟雾交融的朦胧美)。这两句通过早晚对比,展现竹子不同时段的风姿。
尾联“宁孤一日赏,况在此君前”抒发情感:诗人感叹,哪怕只欣赏一天竹子也心满意足,更何况能长久陪伴这位“君子”(古人常以竹喻君子)。这里既表达对竹子的喜爱,也暗含对高洁品格的向往。
全诗亮点:
1. 动静结合:竹笋脱壳、竹梢摇曳是动态,叶衔露、枝笼烟是静态,画面生动。
2. 善用比喻:将竹皮比作“霞”,竹梢比作“婵娟”,形象贴切。
3. 以小见大:通过露珠、烟雾等细微处,烘托出竹子的清雅气质。
核心情感:诗人借咏竹,既赞美自然之美,也寄托了对君子风骨的仰慕。语言通俗却意境悠远,读来如见春日竹林,清新怡人。
宋祁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学家。字子京,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