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诗

露色已成霜,梧楸欲半黄。
燕去櫩恒静,莲寒池不香。
夕乌飞向月,馀蚊聚逐光。
旅情恒自苦,秋夜渐应长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萧瑟的图景,通过细腻的观察表达了旅人孤独的愁绪。

前两句写秋意渐浓:清晨的露水凝结成霜,梧桐和楸树的叶子开始泛黄。这里用"已成霜"和"欲半黄"的渐进式描写,让人感受到秋天不可阻挡的脚步。

中间四句用四个生动的画面展现秋日寂寥:
1. 燕子飞走后屋檐下永远安静了
2. 莲花凋谢后池塘不再飘香
3. 傍晚的乌鸦向着月亮飞去
4. 残余的蚊虫追着光亮聚集
这些意象都带着"逝去"和"残余"的意味,乌鸦向月、蚊虫逐光的细节尤其传神,暗示着生命在寒冷来临前的最后挣扎。

最后两句点明主题:漂泊在外的愁苦一直萦绕心头,而随着秋夜越来越长,这种愁绪也愈发难以排遣。诗人把无形的"旅情"与具体的"秋夜渐长"联系在一起,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那种度日如年的孤寂。

全诗就像一组秋日特写镜头,从自然景物到小动物,最后聚焦到人的内心世界,层层递进地展现了秋天特有的清冷氛围和人在异乡的落寞情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