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有作

龙潭一勺水,散作四郊雨。
雷声殷海天,冯夷助伐鼓。
良苗浡然兴,生意各栩栩。
累月忧心焚,望云首恒举。
念彼陇上氓,沾涂愿作苦。
赤日灼秧针,泣视龟圻土。
妇子相睢盱,辍耕待官府。
官不为请命,曷以称众父。
飞牒投神宫,藉达天帝所。
步祷初归来,盆翻雨如许。
甘澍绿盈畴,积水可浮牯。
我将共番黎,欢歌醉其侣(施懿琳编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久旱逢甘霖的喜悦,展现了农民靠天吃饭的艰辛和官员为民请命的担当。全诗用生动的画面和质朴的语言,传递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开头四句用神话色彩渲染雨势:龙潭的一勺水化作漫天大雨,雷声像海神在擂鼓助威。这里把普通的降雨写得气势磅礴,暗示这场雨来之不易。"良苗浥然兴"到"辍耕待官府"八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现旱情解除的过程:干枯的禾苗突然精神抖擞,而回忆旱灾时,农民看着被晒蔫的秧苗和龟裂的土地,只能停工等官府救济。其中"赤日灼秧针"的比喻特别形象,把秧苗比作被晒红的绣花针,可见旱情之严重。

后八句写官员的作为:面对灾情,官员没有推诿责任,而是像父母官("众父")应该做的那样,向神明祈雨。最终大雨倾盆,田野重新变绿,积水深得能浮起牛犊("浮牯"的夸张说法突出雨量之大)。最后两句写诗人要和农民一起庆祝,充满人情味。

全诗最动人的是对比写法:前半段写焦灼的等待,后半段写酣畅的喜悦;前半段土地干裂,后半段积水浮牛。这种强烈反差让人更能体会久旱逢雨的珍贵。诗中既有神话想象(冯夷擂鼓),又有生活细节(秧针、龟裂土),还有官员为民请命的担当,多方面展现了古代农业社会的真实图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