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虎丘山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用生动的比喻和传说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开头两句说虎丘山像是突然从平地上冒出来的,陡峭的山岩让人惊叹它的雄伟。"棱层"形容山岩层层叠叠的险峻姿态,"大雄"本是佛教用语,这里用来夸张形容山势的宏伟。
三四句用夸张手法表现虎丘的不凡:这哪里像是人间该有的景色啊,简直像是要挨着天宫修建的仙境。通过对比人间和天宫,突出虎丘的神奇。
五六句引入两个传说:一是关于白虎的,相传吴王阖闾葬在虎丘,有白虎蹲守;二是"赤乌",三国时孙权的年号,暗指吴国的历史。诗人说这些传说让虎丘充满灵性,但当年的辉煌如今只剩空影。
最后两句讲生公(东晋高僧竺道生)在此说法的典故。传说他讲经时顽石点头,诗人把他说法的声音比作塔铃的声响,既写实(风吹塔铃叮当作响)又写意(佛法如清音回荡),给整首诗增添了一丝禅意。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了一组镜头:先是大全景展现虎丘的突兀壮观,然后拉近镜头细说历史传说,最后用声音作结尾,让画面活了起来。诗人通过现实景物、历史典故和佛教传说的交织,让一座山变得既真实又神秘。
何麒
何麒,字子应,青城(今四川都江堰市东南)人。张商英外孙。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为宣教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绍兴十一年(一一四一),赐同进士出身,为夔州路提点刑狱。十三年,知邵州,未几落职,主管台州崇道观,道州居住。今录诗八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