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夜晚场景,短短十个字却传递出细腻的时间流动感。
前句"馀残花落席"像是用镜头捕捉了一个细节:春天将尽,几片残留的花瓣轻轻飘落在坐席上。这个画面既带着春天逝去的淡淡惆怅,又透着闲适的生活气息——诗人可能正坐在席间,静静看着自然的变化。
后句"吟次月生楼"更妙,诗人在吟咏之间,不经意抬头,发现月亮已悄悄爬上楼头。这个"生"字用得极好,让月亮仿佛有了生命,在诗人专注创作时默默生长出来。我们仿佛能看到月光渐渐铺满楼阁的渐变过程。
两句诗形成微妙的时空呼应:前句写地面落花(向下),后句写空中月升(向上);前句是春去的尾声,后句暗示夜晚的开启。这种上下、明暗的对比,构成了一个立体的诗意空间,让人感受到时光在静谧中的自然流转。
最打动人的是其中那种不经意的美好——诗人没有刻意观察,而是在生活间隙(坐着、吟诗时)偶然捕捉到这些细微变化,这种自然流露的观察,反而比刻意写景更显真挚。
王随
(973—1039)河南人,字子正。真宗咸平间进士。累擢知制诰,以不善制辞,出知应天府,改扬州。未几,权知开封府。后历知杭州、河南府,所至有惠政。仁宗明道二年,拜参知政事。景祐二年,知枢密院事,寻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四年,以无所建树,及与同僚屡起忿争,为韩琦弹劾,罢相,出判河阳。卒谥文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