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义城元靖贤相国

义城元靖贤相国,喜慕英雄士,赐金缯。闻斯事,频叹赏,封章归印。请赎冯燕罪,日边紫泥封诏,阖境赦深刑。万古三河风义在,青简上、众知名。河东注,任流水滔滔,水涸名难泯。至今乐府歌咏。流入管弦声。

现代解析

这首词讲的是一个感人的古代故事,歌颂了重情义、轻名利的精神品质。

上阕讲述了一位叫元靖的贤相(义城这个地方的好宰相)的故事。他特别欣赏英雄豪杰,听说冯燕的义举后,不但给钱资助,还不断赞叹。更感人的是,他主动上交官印请辞,只为请求皇帝赦免冯燕的罪过。最终皇帝下了赦免诏书,整个地区的重刑犯都得到宽恕。这种"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义气,被史书记载,流传千古。

下阕用滔滔河水比喻时间流逝,但强调真正的美名永不消逝。就像冯燕的故事,不仅被写成诗词,还被谱成歌曲传唱。这里用"乐府"(古代音乐机构)和"管弦"暗示故事通过音乐形式广泛传播,比单纯文字更有生命力。

全词最打动人的是三个层次:
1. 元靖宰相为了救人,连官位都不要的牺牲精神
2. 这种义气不仅救了一个人,还惠及众多囚犯
3. 故事穿越时空成为文化记忆,说明中国人历来敬佩"舍己为人"的品格

作者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通过讲故事、作比喻,让读者自己感受到:有些东西比权力财富更珍贵,那就是人间道义。这种价值观通过艺术化的表达,产生了持久感染力。

曾布

曾布(1036年11月3日—1107年8月21日),字子宣,江西南丰人。汉族江右民系。北宋大臣,曾易占之子,曾巩异母弟,曾任北宋右相。世称“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曾作为王安石的助手推行新政,徽宗时出任丞相,谥“文肃”,《宋史》有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