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悼念好友王龟龄的挽歌,情感真挚而沉痛。
首联“诸老收声尽,佳城又到公”意思是:老一辈的名士相继离世,如今连你也长眠于地下(“佳城”指墓地)。开篇就点出逝者已去,时代凋零的悲凉。
颔联“苍天那可问,吾道竟成穷”是悲愤的呼喊:老天爷啊,我能向谁质问?我的理想和信念(“吾道”)竟随着你的离去而变得无望。这里既有对命运不公的控诉,也有对知音逝去的绝望。
颈联“旌卷莆田雨,箫横霅浦风”用景物渲染哀思:灵幡在莆田的雨中飘摇,哀伤的箫声随着霅浦的寒风回荡。这两句画面感极强,风雨中的送别更添凄凉。
尾联“今年襟上泪,三哭万夫雄”直接抒发悲痛:今年我的衣襟已被泪水浸透,多次痛哭,只为悼念你这顶天立地的英雄(“万夫雄”)。最后一句既赞颂逝者的杰出,也强调自己的哀伤之深。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而是用朴实的语言表达对挚友的怀念、对命运的无力和对理想受挫的痛苦。最打动人的是那份真实的情感——失去重要的人,不仅是个人悲痛,更仿佛带走了自己精神世界的支柱。这种共鸣,让读者也能感受到生命中的遗憾与无奈。
吕祖谦
吕祖谦(1137年4月9日—1181年9月9日),字伯恭,世称“东莱先生”,为与伯祖吕本中相区别,亦有“小东莱先生”之称。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原籍寿州(治今安徽凤台)。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出身“东莱吕氏”,为吕夷简六世孙、吕大器之子。淳熙八年(1181年)卒,年四十五。宋宁宗时,追谥“成”。嘉熙二年(1238年),改谥“忠亮”。吕祖谦博学多识,主张明理躬行,学以致用,反对空谈心性,开浙东学派之先声。他所创立的“婺学”(又称“金华学派”),也是当时最具影响的学派,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朱熹、张栻齐名,并称“东南三贤”。著有《东莱集》、《历代制度详说》、《东莱博议》等,并与朱熹合著《近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