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夜晚途经徐州的旅人眼中的景象,语言清新自然,情感含蓄动人。
前两句写旅途所见:杨花像雪一样洁白,扑向马头,行人(诗人自己)在春末时节经过徐州。这里用"雪白"形容杨花,既写出杨花的轻盈洁白,又暗示春天即将逝去的淡淡哀愁。"扑马头"这个动作描写生动传神,让读者仿佛能看到杨花纷飞的画面。
后两句转入夜景:夜深人静时,城头挂着一轮明月,这月光曾经也照过张家燕子楼。这里用月光作为时空的纽带,将眼前的景色与历史记忆联系起来。"燕子楼"是唐代名妓关盼盼的居所,这个典故的运用,给诗歌增添了一层历史的厚重感,让人联想到往昔的风流韵事。
整首诗通过杨花、月光等意象,将旅途中的见闻与历史联想巧妙结合,既有对眼前景物的细腻描绘,又有对往事的幽幽追忆,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诗人没有直接抒发情感,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让读者能感受到他淡淡的羁旅之思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