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七月七之夕,家家望女牛。
神仙不可见,凉风何飕飗。
我疑天孙之巧转近拙,东西隔断难飞越。
一年一度一分离,千古银河响幽咽。
不须乞巧向天孙,若赐巧来愁欲绝。
君不见东家力田妇,耕馌常相随。
旦暮共苦乐,白首不分离。
又不见西邻有才女,夫婿上玉堂。
终年不相见,怅望悲河梁。
玉露无声夜清悄,盘中盼断蛛丝绕。
不知巧思落谁家,只恐巧多人易老。
寄语人间痴女儿,宁为其拙毋为巧。
神仙不可见,凉风何飕飗。
我疑天孙之巧转近拙,东西隔断难飞越。
一年一度一分离,千古银河响幽咽。
不须乞巧向天孙,若赐巧来愁欲绝。
君不见东家力田妇,耕馌常相随。
旦暮共苦乐,白首不分离。
又不见西邻有才女,夫婿上玉堂。
终年不相见,怅望悲河梁。
玉露无声夜清悄,盘中盼断蛛丝绕。
不知巧思落谁家,只恐巧多人易老。
寄语人间痴女儿,宁为其拙毋为巧。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七夕节为背景,用对比手法揭示了"巧"与"拙"的人生哲理。
开头描写七夕夜晚,家家户户都在看牛郎织女相会,但神仙终究虚无缥缈,凉风萧瑟反而更显凄凉。诗人质疑织女的"巧"其实是种笨拙——因为她的巧手织就了银河,反而阻隔了自己和爱人,只能一年见一次,让银河都为之呜咽。
接着用两组对比案例:
1. 农家夫妇虽然笨拙,但朝夕相处共甘苦,白头到老;
2. 才女嫁入豪门,丈夫整年不归,只能独自惆怅。
最后点明主旨:七夕乞巧的仪式中,女孩们期盼蛛丝结网得巧,但诗人提醒——巧思未必带来幸福,太过聪明反而容易早衰。他劝告世间女子:宁可保持朴实笨拙,也不要过分追求机巧。
全诗颠覆了传统七夕歌颂"巧"的惯例,用生活实例证明平凡相守比聪明才智更重要,传递出"大巧若拙"的智慧。语言通俗却意味深长,通过常见的生活场景引发对幸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