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诸子孙小饮

梅外初升宝月圆,柴门春入菜丝盘。鼓钟不断山城阔,灯火无多野郭寒。

童子折花偏爱节,老人持酒强为欢。牙旗铁马群英事,谩赋新诗寄客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温馨又略带感慨的元宵节家庭场景,语言朴实却充满生活气息。

开篇用"梅外初升宝月圆"点明时间——元宵月圆之夜,梅花初绽的早春。柴门里摆着简单的春菜,既有节日氛围,又透着农家质朴。远处山城的钟鼓声和稀疏的灯火形成对比,既显出节日的热闹,又暗示郊外的清寒。

中间四句最动人:孩子们折花嬉戏,天真烂漫;老人举杯强颜欢笑,藏着心事。这一老一少的对比,既展现天伦之乐,又暗含岁月沧桑。最后两句笔锋一转,提到"牙旗铁马"的壮志豪情,但老人只是默默写诗寄给远方的友人——曾经的英雄梦想,如今都化作笔端平静的诗句。

全诗妙在"热闹中的寂静":元宵本是团圆喜庆的时节,但透过老人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节日背后的怅惘。就像现代人过节时,看着孩子们玩耍,自己却想起年轻时的抱负。这种"笑着笑着就沉默了"的复杂情绪,让这首诗格外真实动人。

刘诜

(1268—1350)吉安庐陵人,字桂翁,号桂隐。性颖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后以师道自居,教学有法。江南行御史台屡以遗逸荐,皆不报。为文根柢《六经》,躏跞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于门。卒私谥文敏。有《桂隐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