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留守宗公

洪河滔滔,撼野摧山。
砥柱中立,独当狂澜。
敌势焰焰,动植俱残。
公俯视之,若萤燐然。
知无不为,独殿中原。
方事北讨,将以身先。
赤羽若日,朱旗绛天。
二贼巧沮,行或止还。
虽配备二贼,奚足偿焉。
夺之遽矣,中外悲叹。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生动的比喻和强烈的对比,歌颂了一位在危难中坚守东京(北宋都城开封)的将领宗公的英雄形象。

前四句用洪水比喻敌军攻势:黄河奔腾的洪水能摧毁山林,而宗公像中流砥柱般独自抵挡狂澜。这里用自然界的狂暴力量反衬人的坚定,就像洪水中的礁石岿然不动。

中间六句描写敌我态势:敌军气焰嚣张,所到之处生灵涂炭,但宗公俯视敌人如同看萤火虫般渺小。他知道必须做的事就一定会做,独自守护中原。正准备北伐时,他身先士卒,红色军旗像太阳一样耀眼,染红了天空。这里用"赤羽""朱旗"的鲜红色彩,烘托出悲壮的战斗氛围。

后四句转折写现实困境:两个奸臣(可能指主和派)用诡计阻挠北伐,导致军事行动被迫中止。诗人愤怒质问:就算惩处这两个奸人,又怎能弥补损失?最后突然传来宗公去世的消息,朝廷内外都陷入悲痛。结尾的"夺之遽矣"形成强烈反差,英雄壮志未酬身先死,更显悲怆。

全诗通过"洪水vs砥柱"、"萤火vs红日"的鲜明对比,塑造出乱世中力挽狂澜的孤胆英雄形象。最后英雄被小人陷害、壮志未酬的结局,既表达了对忠臣的敬意,也暗含对朝廷腐败的批判。这种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存亡紧密相连的写法,让英雄形象更具感染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