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江湖浪子漂泊多年后突然思乡、连夜归家的场景,充满自由与温情的反差魅力。
前两句"漫浪江湖万里天,苹花芦叶饱风烟"像电影开场的长镜头:一叶小舟在广阔天地间随波逐流,船头人看遍水边的苹花芦苇,尝尽江湖的风霜。这里用"饱"字很妙,既说看够了风景,又暗示漂泊的艰辛已吃得够多。
后两句突然转折:五更天(凌晨3-5点)突然梦到家乡山水,立刻调转船头,在月光下赶回家睡觉。这个急转弯特别动人——看似潇洒的江湖客,原来心里始终装着家乡。"撇棹"(突然转舵)的动作描写,把思乡的急切感活画出来;而"月底眠"的结尾又归于平静,仿佛终于找到归宿的安心。
全诗就像现代人突然想家的心情:可能白天还在享受旅途自由,深夜刷到老家照片就立刻订机票。诗人用渔船、月光这些古典意象,说出了当代人同样体验的漂泊与乡愁。最打动人处在于,它不写思乡的忧愁,而写行动力——想家就立刻回去,这种率性让整首诗既有江湖气,又有烟火气。
卢会龙
卢会龙,号文峰,淳安(今属浙江)人。理宗淳祐七年(一二四七)特奏名(明嘉靖《淳安县志》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