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屯新城工成志喜 其一

三忠气色(一作受降新筑)壮三屯,灯火遥连十万村。
版闸(一作障燧)层峦秦作塞,风云大陆蓟为门。
东来直接(一作东回地轴)山河固,西望还依(一作西拥天关)宫阙尊。
百二城边过质子,千秋同戴汉家恩。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新建成的边防要塞(三屯新城)的雄伟景象,歌颂了它对国家的保护作用。全诗用通俗的比喻和画面感强的描写,传递出对国防力量的自豪之情。

前两句像航拍镜头:新建的要塞继承着"三忠"(可能指三位忠臣或三座忠烈祠)的精神气概,夜晚灯火与周边千万村落连成一片,展现出军民一体的壮观景象。

中间四句用地理对比凸显要塞的重要性:这里的山峦防御工事像秦朝长城一样坚固,风云变幻中这里就是京城的北大门。向东能守住山河,向西能拱卫皇城,用"地轴""天关"这种神话意象强调地理位置的关键性。

最后两句用历史典故点题:即使在边境要塞,也能看到前来朝拜的异族使者(质子),他们世世代代感念中原王朝的恩德。这里用"汉家"代指当时王朝,暗示民族融合、四方来朝的大国气象。

全诗亮点在于将军事要塞写得既有烟火气(灯火连村),又有神话感(地轴天关),最后落脚在民族团结的主题上,展现的是古代文人心中理想的国家形象——强盛而不失包容,威严中带着温情。

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登州人,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