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夜同人至各庙观灯棚归路过白云溪步月

青牛老子庙,白马社公祠。
古屋门齐敞,疏灯架已支。
冻梅才放后,春月正圆时。
却向云溪步,无嫌夜漏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元宵夜游场景,语言平实却充满画面感。

前两句"青牛老子庙,白马社公祠"直接带我们走进热闹的庙会现场,老子庙和社公祠都是民间常见的祭祀场所,青牛、白马的色彩对比让画面立刻鲜活起来。

中间四句像一组特写镜头:老庙的大门敞开着(古屋门齐敞),挂着简易的灯笼架(疏灯架已支);刚开的梅花还带着寒意(冻梅才放后),头顶是一轮圆满的春月(春月正圆时)。这些细节既交代了初春时令,又营造出朴素而温馨的节日氛围。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写游人尽兴而归的情景:大家意犹未尽地沿着白云溪散步(却向云溪步),完全不在意夜深(无嫌夜漏迟)。这个结尾特别打动人心,让人感受到平凡生活中的小确幸——不需要豪华的灯会,简单的赏梅、观月、散步就足以带来快乐。

全诗的魅力在于用最接地气的语言,捕捉到了传统节日的烟火气与人情味。诗人没有刻意渲染热闹,而是通过庙宇、灯笼、梅花、溪水这些寻常景物,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月色清朗的元宵夜,体会到古人"慢生活"中的诗意。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