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 颂李邺园督台自衢镇旋省(壬午)

东南半壁支撑就,全开太平风景。
大剪鲸鲵,小消狐兔,几载干戈初静。
雾江烟岭。
已鸡犬闻声,禾苗敷影。
远镇无烦,凯歌旋处衮衣炳。
欢腾武林万井。
道威仪重睹,纪纲加整。
解绶知惭,卖刀能悔,奸市哗营交警。
吴山上顶。
望郁葱佳气,旗门昼耿。
将相兼需,看元勋调鼎。

现代解析

这首词是歌颂一位名叫李邺园的地方官员(督台)从衢州镇守调回省城时的场景。全篇用热烈欢快的笔调,描绘了战乱平息后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以及人们对这位官员的拥戴之情。

上半部分("东南半壁支撑就"到"凯歌旋处衮衣炳"): - 开篇就说这位官员像支柱一样守护着东南地区,让当地重现太平景象。 - 用"剪鲸鲵"(比喻平定大叛乱)、"消狐兔"(比喻清除小股匪患)形象地说明他既处理了大危机,也解决了小问题。 - 战乱平息后,江上雾气、山间烟霞都显得宁静祥和,鸡犬相闻、庄稼茂盛,边境也不再需要频繁用兵。 - "衮衣"是古代高官礼服,这里描写他穿着官服凯旋的英姿。

下半部分("欢腾武林万井"到结尾): - "武林"指杭州,百姓们欢呼雀跃,因为又能见到这位威严又善治的官员。 - 提到在他的治理下,贪官主动交出印绶(解绶知惭),匪徒改过自新(卖刀能悔),街市秩序井然。 - 站在吴山远眺,只见祥云缭绕,衙门旗帜在阳光下格外鲜明。 - 最后直接称赞他兼具将相之才(既能带兵又能治国),是能担当国家大任的功臣。

全词亮点: 1. 用"鲸鲵/狐兔"等动物比喻敌人,既形象又避免血腥描写 2. 通过"鸡犬""禾苗"等生活细节展现太平景象 3. "卖刀能悔"四字生动体现教化成果 4. 结尾"调鼎"用烹饪比喻治国,说他是治国能手

本质上是一首体制内的赞美诗,但通过具体的生活画面和巧妙的比喻,避免了空洞的阿谀奉承,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战乱平息后百姓的喜悦和对好官的期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