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图

浔阳郭里望庐山,日出千峰紫翠间。
烟树近同蛮井络,风帆遥认楚乡关。
匡仙抱鹤岩头放,李白骑鲸海上还。
却向画图求彷佛,菖蒲花老石苔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浔阳城眺望庐山时的所见所思,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典故,展现了庐山的壮美与神秘。

首联"浔阳郭里望庐山,日出千峰紫翠间"直接点明地点和场景:从浔阳城远望庐山,朝阳升起时,群峰在紫翠色的云雾中若隐若现。这里用"紫翠"形容晨光中的山色,既写实又富有诗意。

颔联"烟树近同蛮井络,风帆遥认楚乡关"继续写景:近处的树木笼罩在烟霭中,如同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景象;远处的风帆让人联想到楚地的关隘。通过远近对比,展现了辽阔的视野。

颈联"匡仙抱鹤岩头放,李白骑鲸海上还"转入想象,运用两个典故:一是传说中匡俗(庐山得名"匡庐"的来源)在庐山修仙的故事;二是李白被传说死后骑鲸仙去。这两个典故赋予庐山神秘色彩,也暗示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尾联"却向画图求彷佛,菖蒲花老石苔斑"笔锋一转:眼前的庐山美景仿佛一幅古画,石上的苔藓和菖蒲花都带着岁月的痕迹。这里透露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也暗示自然永恒而人生短暂的主题。

全诗从实景入手,穿插神话传说,最后回归到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层次分明。诗人通过庐山这一载体,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对仙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思考。诗中"紫翠"的色彩、"烟树"的朦胧、"风帆"的遥远,共同构成了一幅富有层次感的山水画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