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遣怀

急箭光阴逼岁除,大江消息近何如。
四方多难频忧国,百事难为且读书。
种柳未成元亮宅,入山曾挽鲍宣车。
阳和欲转梅花放,怅望春风到草庐。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年末时分的感慨,既有对时光飞逝的焦虑,也有对国家命运的牵挂,还夹杂着个人理想与现实落差的无奈,最后在梅花开放中看到一丝希望。

开头两句说时间像射出的箭一样快,转眼又到年末,很想知道长江那边(可能指朝廷或战事前线)最近有什么消息。这里能感受到诗人对时间的紧迫感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心。

中间四句是诗人的内心独白:国家多灾多难让他忧心忡忡,但自己能做的有限,只好埋头读书;想学陶渊明(元亮)归隐种柳树,但隐居的草庐还没建好;也曾像汉代鲍宣那样被人推荐做官。这些矛盾心理反映出读书人在乱世中的典型困境——既想为国效力,又觉得无能为力;既向往田园生活,又放不下仕途理想。

最后两句情绪稍转明亮:虽然现在处境艰难,但就像梅花终会开放一样,春风迟早会吹到我的茅草屋。这里的"梅花"和"春风"既是写实(岁末年初正是梅花开放时节),也暗含对时局好转的期待。

全诗就像一封年末写的日记,记录了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在动荡年代的复杂心境:焦虑、担忧、矛盾,但始终保持着对未来的希望。这种真实的情感跨越千年依然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谁没有在年终总结时感慨时光飞逝?谁不曾面对困境时既无奈又不甘放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