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

斑竹生楚岸,檀栾映沧波。
天寒倚翠袖,日暮愁湘娥。
春雨抽新丛,森森郁中阿。
而何阶前筱,攒出如蒿莪。
托根一失所,过者寻斧柯。
贞坚不自保,咫尺婴祸罗。
嗟彼当门兰,芳馥将如何(哀君子之罹祸也。通首比体。)?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竹子比喻君子,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生长环境,揭示了正直者在险恶世道中的悲剧命运。

前八句描绘了两种竹子的不同境遇:楚江边的斑竹(湘妃竹)在寒天暮色中依然挺立,春雨后更显茂盛;而台阶前的小竹却像杂草般杂乱生长。这里用"檀栾"形容竹子挺拔的姿态,"翠袖"暗指竹子如美人般高洁。

中间四句点明悲剧根源:台阶前的竹子因为扎根位置不对,招来砍伐之祸。诗人感叹:即使本质坚贞,一旦所处位置不当,也会遭遇灾祸。"斧柯"象征迫害力量,"祸罗"指灾祸的罗网。

最后两句以兰花作结:门前兰花再芬芳又如何?暗示君子即使品德高尚,若处在权力中心(当门位置),也难逃厄运。全诗通过植物生长位置决定命运的比喻,表达了对正直者被迫害的愤懑,警示世人处世之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