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广昌县平西台

层台跨青空,溪水出其侧。
千峰竞神秀,万里无限隔。
王侯贤令尹,心匠巧经画。
平生不凡处,眼高四海窄。
坐令荆棘场,化作山川国。
登临有胜集,而我非佳客。
听候妙谈兵,四座皆辟易。
冰霜绕牙齿,韬略贯胸臆。
乃知杜元凯,不特有传癖。
风尘犹澒洞,早试平戎策。
当沉岘山铭,更效燕然勒(以上同上书卷一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广昌县平西台的壮丽景色,并赞美了当地官员的才能和功绩。全诗语言豪迈,充满对自然和人文的赞叹。

开头四句写景:高台耸入云霄,溪水从旁流过,群峰竞秀,视野开阔无边。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气势恢宏的山水画卷。

中间部分转向写人:称赞当地官员("王侯贤令尹")独具慧眼、才能出众,将荒芜之地改造成美丽家园。"眼高四海窄"一句尤为精彩,说这位官员眼界极高,连广阔的天地在他眼中都显得狭小,突出其胸怀与抱负。

接着诗人自谦不是"佳客",转而描写官员谈论军事谋略时的风采:言辞犀利如冰霜,胸中充满韬略。这里用"杜元凯"(西晋名将杜预)的典故,暗示这位官员不仅学识渊博,更具实战才能。

结尾表达期望:虽然时局动荡,但希望官员能早日施展平乱之策,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留名青史。"岘山铭"和"燕然勒"都是历史上著名的记功碑,这里用来寄托对官员再立新功的期待。

全诗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才能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语言豪放而不失细腻,用典自然,展现了宋代边塞诗的特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