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泥泞山路上艰难前行的画面,充满了紧张感和无奈情绪。
开篇"泥滑滑"三个字就让人立刻感受到湿滑难行的路面。"一步一踌躇"生动表现出走路时小心翼翼的样子,走一步都要犹豫半天,走过去了还要回头看,生怕摔倒。小雨让路面像抹了油一样滑,薄薄的泥土变得黏糊糊的。
诗中提到这条路上没什么行人,说明很偏僻。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在这里失足摔下山崖。"扑落洪崖不堪数"暗示掉下去的人多得数不清,让人读着就捏一把汗。
最后两句特别有画面感:主人公战战兢兢地赶着驴子,但驴子也吓得不敢走。最苦的是天色已晚,却找不到可以投宿的旅店,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困境让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把人在恶劣环境中赶路的紧张、害怕和无奈都写活了。读着仿佛能看见那个人在泥泞中艰难挪步的样子,感受到他内心的焦虑。这种对普通人生活困境的真实描写,正是这首诗打动人的地方。
薛季宣
薛季宣(1134~1173),字士龙,号艮斋,学者称艮斋先生,永嘉(今浙江温州市鹿城区)人,南宋哲学家,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徽言之子。少时随伯父薛弼宦游各地。17岁时,在岳父处读书,师事袁溉,得其所学,通礼、乐、兵、农,官至大理寺主簿。历仕鄂州武昌县令、大理寺主簿、大理正、知湖州,改常州,未赴而卒。反对空谈义理,注重研究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务,开创永嘉事功学派先志。著有《浪语集》、《书古文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