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工部墓(在偃师)

丧乱丁中叶,艰危萃一身。
天令操史笔,世乃重诗人。
云气环嵩少,河流吼孟津。
墓门三尺碣,终古见精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吴保初为纪念杜甫(杜工部)而作,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展现了杜甫的精神品格和诗歌成就。

首联“丧乱丁中叶,艰危萃一身”直接点明杜甫所处的时代背景——安史之乱的中期,国家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而杜甫正是在这样的艰难时世中,独自承担起记录历史、反映民生的重任。

颔联“天令操史笔,世乃重诗人”进一步升华,说杜甫是受天命拿起史笔,用诗歌记录时代,因此世人敬重他。这里强调杜甫不仅是诗人,更是历史的见证者。

颈联“云气环嵩少,河流吼孟津”描绘了杜甫墓地的环境:嵩山少室山云雾缭绕,黄河在孟津奔腾咆哮。用壮阔的自然景象,烘托出杜甫精神的崇高。

尾联“墓门三尺碣,终古见精神”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虽然杜甫的墓碑只有三尺高,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流传。这说明伟大不在于外在的纪念碑,而在于内在的精神力量。

整首诗通过时空的交错(从唐朝乱世到清代)、景情的交融(自然景象与人文精神),塑造了杜甫“诗史”的形象。最打动人的是最后两句——真正的伟大是朴素的,就像一块普通的墓碑,却能承载不朽的精神。这种以小见大、平中见奇的手法,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