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下醉中联句
共醉风光地,花飞落酒杯(绛送刘二十八)。
残春犹可赏,晚景莫相催(禹锡送白侍郎)。
酒幸年年有,花应岁岁开(居易送兵部相公)。
且当金韵掷,莫遣玉山颓(绛送庾阁长)。
高会弥堪惜,良时不易陪(承宣送主客)。
谁能拉花住,争换得春回(禹锡送吏部)。
我辈寻常有,佳人早晚来(嗣复送白侍郎)。
寄言三相府,欲散且裴回(居易,时户部相公同会)。
残春犹可赏,晚景莫相催(禹锡送白侍郎)。
酒幸年年有,花应岁岁开(居易送兵部相公)。
且当金韵掷,莫遣玉山颓(绛送庾阁长)。
高会弥堪惜,良时不易陪(承宣送主客)。
谁能拉花住,争换得春回(禹锡送吏部)。
我辈寻常有,佳人早晚来(嗣复送白侍郎)。
寄言三相府,欲散且裴回(居易,时户部相公同会)。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场酒宴上的即兴联句,几位朋友轮流作诗拼接而成,主题围绕赏花、饮酒、惜春展开,充满文人雅聚的洒脱与淡淡感伤。
全诗用酒和花串起三层情感:
1. 及时行乐的欢愉(前四联)
"花飞落酒杯"这样灵动的画面,把春景直接装进酒中,喝下整个春天。"残春犹可赏"像在说:虽然春天快结束了,但此刻的美酒鲜花依然值得珍惜。白居易的"酒幸年年有,花应岁岁开"最显豁达,有种"今年喝不够明年再来"的潇洒。
2. 盛宴难再的惆怅(中间两联)
"高会弥堪惜"道出聚会珍贵,就像现代人说"这样的好时光不知何时再有"。"谁能拉花住"的提问特别动人,明知春天留不住,还是孩子气地想拽住落花,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不舍。
3. 曲终人散的余韵(最后两联)
"我辈寻常有"看似自嘲平凡,实则暗含"知交难得"的深意。最后白居易调皮地调侃:想散场又徘徊,不如再喝一轮吧!把酒宴尾声那种意犹未尽的状态写得活灵活现。
全诗魅力在于:
- 用"花瓣落酒"等鲜活的画面代替说教,把珍惜时光的道理讲得生动
- 不同人接力作诗却情感连贯,像一场文字版的"击鼓传花"游戏
- 既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豪气,又有"夕阳无限好"的温柔,矛盾情绪交织反而更真实
就像现代好友春游野餐时,有人举杯说"敬这好天气",有人感叹"下次聚齐不知何时",最后收拾帐篷时又互相招呼"再坐会儿"——千年前的文人,原来也有着和我们相似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