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自都门赴山左承都宪徐健庵先生过阮亭家叔寓中见存每念戬为故人之子感赋长句
当年膝下王文度,此日风尘京雒游。
长伴塞鸿归碣石,欲观海蜃到之罘。
双藤倚户惊垂讯,千佛名经讵见收。
只是凄凉怜葛帔,高情须向古人求。
长伴塞鸿归碣石,欲观海蜃到之罘。
双藤倚户惊垂讯,千佛名经讵见收。
只是凄凉怜葛帔,高情须向古人求。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叫戬的年轻人写给长辈徐健庵的感怀之作,字里行间充满对长辈关爱的感激和自己漂泊在外的复杂心情。
前四句是回忆与现状的对比: 1. "当年膝下王文度":用东晋王文度受长辈宠爱的典故,比喻自己小时候也像王文度一样受徐先生疼爱。 2. "此日风尘京雒游":现在却独自在京城(雒指洛阳,这里代指北京)为生活奔波。 3-4句写自己像塞外大雁飞到碣石山,又想去之罘(烟台)看海市蜃楼,用这两个山东地名暗示即将赴任山左(山东)的行程。
后四句表达感激与感慨: 5. "双藤倚户惊垂讯":用藤蔓倚门比喻自己卑微,惊讶长辈竟亲自来叔父家探望。 6. "千佛名经讵见收":千佛经是科举登科录,说自己考不上功名,惭愧辜负期望。 7-8句最感人:说自己现在穷得只剩粗布衣(葛帔),但徐先生不嫌弃,这种高尚情操只有古人才有。
全诗通过三个对比展现情感:童年受宠vs成年漂泊、长辈关怀vs自己落魄、现实困顿vs真情可贵。最打动人心的,是写出了人世间最珍贵的情谊——当你落魄时,还有人记得你小时候的模样,这份跨越时间的不变关怀,让普通布衣也拥有了温暖人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