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九首 其二
一堆黄土,劝卿休白眼,我来浇酒。
痛哭平生才子泪,此泪除卿安有。
我亦当年,最伤心者,宜落千秋后。
风流尽矣,青山今日回首。
多少典午衣冠,禅文九锡,人世何鸡狗。
党籍遗风高士传,玉骨秣陵不朽。
龙性难驯,鸿飞已冥,以酒全其寿。
茫茫万古,醉魂知尚醒否。
痛哭平生才子泪,此泪除卿安有。
我亦当年,最伤心者,宜落千秋后。
风流尽矣,青山今日回首。
多少典午衣冠,禅文九锡,人世何鸡狗。
党籍遗风高士传,玉骨秣陵不朽。
龙性难驯,鸿飞已冥,以酒全其寿。
茫茫万古,醉魂知尚醒否。
现代解析
这首词是清代诗人郑板桥的作品,借酒浇愁,抒发对人生、历史和社会的感慨。词中情感浓烈,既有对才子命运的悲叹,也有对世态炎凉的讽刺。
上片以“一堆黄土”开篇,营造出苍凉的氛围。诗人劝人不要轻视这黄土堆(暗指坟墓),因为这里埋葬的是一位才子。诗人以酒祭奠,痛哭流涕,认为这样的泪水只有为这位才子而流才值得。他联想到自己也是当年的伤心人,或许千年之后才会被人理解。如今风流人物都已消逝,只剩下青山依旧,令人感慨万千。
下片笔锋一转,讽刺现实社会。诗人用“典午衣冠”(指达官贵人)和“禅文九锡”(指虚伪的禅让仪式)来比喻那些道貌岸然、实则卑劣的权贵,认为他们不过是“鸡狗”之辈。相比之下,那些被列入“党籍”(指政治迫害)和“高士传”(指隐士)的人,虽然生前不得志,但他们的精神却永垂不朽,就像南京(秣陵)的梅花一样高洁。诗人以“龙性难驯”和“鸿飞已冥”比喻才子们桀骜不驯、志向高远却难以实现,只能借酒消愁,保全自己的精神世界。最后,诗人发出深沉的疑问:在这茫茫历史长河中,那些醉魂(指已故的才子)是否还在清醒地看待这个世界?
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犀利,既有对才子命运的同情,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诗人通过对比才子的高洁与权贵的卑劣,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词中“以酒全其寿”一句尤为深刻,揭示了才子们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理想,只能借酒消愁、保全精神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