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有述

花柳东南映别筵,江涛飘撼渡头船。
霄高往见云摩水,地坼功怜木济川。
飞鸟欲归停岛树,神鱼将起喷波烟。
二仪象阔分吴野,八卦风雄近楚天。
潮汐互吞时候转,阴晴中漏雨阳穿。
千层激浪俄喧号,一泻湍洄忽沸漩。
山立作门排闼过,寺浮如舰与钟悬。
回看乍觉人声断,逆渡犹吹帆影前。
土俗顿殊城两岸,辰炊隔望渺重渊(辰,道光本作“晨”。)。
中原此去愁多事,枥马频嘶又著鞭(以上《莲须阁集》卷八)。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渡江之旅,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细腻的情感变化,展现了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坚韧。

开篇用"花柳"和"别筵"营造离别的氛围,但很快笔锋一转,描写江涛汹涌、渡船摇晃的危险场景。"霄高云摩水"写天空高远,云层仿佛贴着水面翻滚;"地坼木济川"则用夸张手法表现江面之宽,渡船如一根浮木般艰难前行。

中间部分用一连串动态画面展现渡江的惊险:飞鸟停在岛树歇脚,神鱼跃出水面喷起水雾,潮汐变化带来阴晴不定的天气。特别是"千层激浪"和"一泻湍洄"两句,用"喧号""沸漩"等拟声词让读者仿佛听到浪涛轰鸣,看到江水打旋。

诗人还巧妙运用比喻:两岸青山像大门一样排开,江中寺庙如战舰般漂浮。这些意象既壮阔又带着几分奇幻色彩。当渡船行至江心时,人声突然消失,只见帆影逆风前行,营造出孤寂而顽强的意境。

最后诗人回望两岸,发现风俗已变,炊烟渺远。想到中原多事,就像马厩里的战马不断嘶鸣、扬鞭启程,暗示着人生就像这场渡江,充满未知与挑战。全诗将自然威力与人生感悟融为一体,气势磅礴又意味深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