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杭山八景"的壮美风光,同时寄托了文人雅士的高洁志向。全诗通过四个层次展开:
1. 开篇用"昔贤曾此著名香"点出这里曾是贤人雅士聚集的胜地,"双清"既写环境清爽,也暗喻人品高洁。凉意四溢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2. 中间两联生动展现了山中景致:秋风吹送着求取功名的学子("攀桂客"指科举考生),月光映照着赏花的文人("探花郎")。"龙鳞动"形容月光在酒杯中的闪烁,"兔魄扬"写琴声与月色的交融,这些比喻新颖别致。
3. "爽我襟期明我德"是诗眼,既说山水使人神清气爽,更表明自然环境能陶冶人的品德。最后"步蟾"(登月)、"驾鹏"的想象,将个人抱负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
4. 全诗巧妙融合写景与抒情,用"攀桂""探花"等科举意象,展现古代读书人既向往功名,又追求高洁品格的双重心态。语言上善用动态描写("吹送""照来""浮动""透扬"),使静态的山水充满生机。
章鉴
隆兴府分宁人,字公秉。以别院省试及第。历任中书舍人、侍左郎官、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等职。度宗咸淳十年,拜右丞相兼枢密使。次年二月,元兵逼近临安,托故逃遁。三年召还,罢相。寻坐庇护殿帅韩震事,被逐出京,放归田里。性清约,在朝号宽厚,士大夫目为“满朝欢”。有《杭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