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灵隐寺三首 其二

前生疑是此山僧,一入山中涤万尘。
岂为桃源能避世,更非勾漏可修真。
林峦乍看如曾到,猿鸟无情亦与亲。
太息当时轻作别,白头终隔似湘秦。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重游灵隐寺时的感慨,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表达了"故地重游"的复杂心情。

前两句像是说:"我上辈子可能就是这山里的和尚吧,一进山就觉得所有烦恼都洗掉了。"这里用夸张的说法表达对灵隐寺的亲切感。

中间四句解释自己来这儿的原因:"不是为了像陶渊明那样躲起来过日子,也不是像葛洪那样来修仙。看着这些树林山石都觉得眼熟,连山里的猴子鸟儿都跟我自来熟。"说明作者喜欢这里不是因为功利目的,纯粹是发自内心的熟悉和亲近。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唉,当年说走就走太轻率了,现在头发都白了,感觉像隔着千山万水那么远。"用"湘秦"(湖南到陕西,比喻极远的距离)这个典故,生动表达了虽然故地重游,但时光流逝带来的隔阂感。

全诗妙在把"物是人非"的感觉写得特别真实。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回到小时候住过的地方,明明景物依旧,但自己已经变了。作者用"猴子鸟儿都认识我"这种俏皮话,反衬出"其实最陌生的是自己"的深刻感悟,让人读着读着就会心一笑,又有点心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