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庸歌赠张心斋侍御

居庸城堞摩青穹,关门跨峙虎豹雄。
千岩萧萧响戍柝,万木惨惨回悲风。
上谷云中出三辅,北门锁钥金汤固。
飞峦峭壁苍翠寒,迅湍惊涛雷霆怒。
忆余昔度关头云,边烽初息无妖氛。
儿童走卒手加额,为说潞阳张使君。
往者先帝事西巡,翠华晨渡榆河津。
六军腰横白羽箭,八骏身被金龙鳞。
驾言遥遥向西指,使君闭关不肯启。
赤心独把逆鳞批,劲气直作神羊抵。
群小口噤不敢言,乃挽六辔回东辕。
使君六月霜风冷,即今凛凛横关门。
君不见朝廷有道单于款,土木之监犹未远。
穆王马迹穷昆仑,千载祈招徒恳恳。
呜呼!张公之力能回天,况当揽辔澄九埏。
吾将望尔于泰华之山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居庸关的雄伟险要,并通过赞美张心斋侍御(官员)的刚直品格,表达了对忠诚和正义的推崇。

第一部分:居庸关的壮丽与险峻 开篇用夸张手法写居庸关城墙高耸入云,关门像猛虎雄踞,突出其军事重要性。接着用声音渲染氛围:山岩间回荡着守军的梆子声,风吹过树林发出悲鸣,显得苍凉肃杀。再用地理描写强调这里是北方要塞("北门锁钥"),地势险要如"金汤"般坚固。最后用视觉和听觉的对比——苍翠的山色与怒吼的激流,进一步烘托关隘的震撼力。

第二部分:张使君的刚正事迹 诗人回忆当年经过居庸关时,百姓纷纷称赞张使君(张心斋)。通过一个具体事件展现他的品格:先帝西巡时,张使君敢于违抗命令拒绝打开关门,像"批逆鳞"(触怒皇帝)的忠臣一样坚持原则。他的刚直震慑了随行人员,最终让皇帝车队折返。这里用"六月霜风"比喻张使君冷峻不可侵犯的态度,说他至今仍像守护神一样镇守关门。

第三部分:借古讽今的深意 结尾借历史典故表达政治观点:先用"单于款"(外族求和)暗指当前边境和平,但提醒"土木之变"(明朝皇帝被俘的惨案)的教训不远;再用周穆王西游的传说,讽刺帝王巡游的劳民伤财。最后将张心斋比作能"回天"的栋梁,期待他像泰山华山一样成为天下楷模,点明全诗对清廉刚正官员的呼唤。

核心魅力: 1. 画面感强:如"迅湍惊涛雷霆怒"让人仿佛听到水流轰鸣; 2. 对比手法:险峻的关隘与柔弱的百姓,凸显张使君保护者的形象; 3. 现实意义:通过历史事件强调官员应坚持原则,而非盲目服从权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