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哲思的场景,核心是借古喻今,表达对人生选择的思考。
前两句"舞雩台上春风起,鲁国先生讲始开"描绘了孔子(鲁国先生)在春风中讲学的场景。舞雩台是古代求雨祭天的地方,这里春风拂面,暗喻着新思想的萌发。孔子开始讲学,象征着儒家思想的传播。
后两句"欲解陶潜印归去,心思吾道重徘徊"突然转折,提到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典故。诗人内心产生矛盾:一方面向往陶渊明那样放下官职、回归田园的自由生活;另一方面又像孔子那样,对自己的理想和道路(吾道)产生犹豫和思考。
全诗通过对比孔子积极入世和陶渊明超然出世两种人生态度,展现了知识分子在"进取"与"退隐"之间的典型心理挣扎。春风中的讲学与内心的徘徊形成巧妙对照,让读者感受到:即便是圣贤,在面对人生重大选择时也会反复权衡。这种古今相通的心理矛盾,正是诗歌打动人心之处。
李堪
李堪(九六五~?)字仲任,号平坡,常州(今属江苏)人。据《乌目山五题》诗序当生于太祖乾德三年。真宗咸平二年(九九九)进士。真宗景德二年(一○○五)知古田县。大中祥符中为秘书丞(《琴川志)。官至工部尚书。民国《古田县志》卷三三有传。今录诗十八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