馀发

馀发萧萧白垂领,十年守拙门庭冷。
来频沙鸟颇相识,起晚邻鸡已三请。
形骸拄树岂复好,心绪如蓬不能整。
平生几緉空馺𩣯,老去一杯先酩酊。
俗言祇虞方凿迕,人事但惬幽居屏。
赋形不必尽刍狗,处坎何堪共蛙黾。
若为苴履曾足芥,幸不柳衫真欲瘿。
一声樵响何处来,独立看云发深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人晚年生活的孤独与自省,语言朴实却充满深意。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衰老的无奈 开头"馀发萧萧白垂领"直接勾勒出白发苍苍的老人形象。"十年守拙"说明他长期过着清贫生活,门庭冷落无人问津。连沙鸥都认识他了,邻居家的鸡都叫了三遍他才起床,这些细节生动表现了老人行动迟缓、无人打扰的孤寂状态。

2. 内心的挣扎 老人身体像拄着树的枯木一样衰弱,心情像乱蓬草一样难以平静。这里用"形骸拄树""心绪如蓬"两个比喻,把抽象的衰老感变得具体可感。他回想一生奔波劳碌("几緉空馺𩣯"指穿破很多鞋子),如今只能借酒消愁。

3. 与世俗的疏离 老人说自己不愿迎合世俗规矩("方凿迕"指方榫头对圆孔),只求安静隐居。用"刍狗"(草扎的祭祀品)比喻自己不被重视,用"蛙黾"(吵闹的青蛙)暗指喧嚣的世俗,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4. 突然的顿悟 结尾处樵夫的砍柴声突然惊醒沉思的老人,他独自望着云彩,获得深刻的人生感悟。这个开放式结尾留给读者想象空间,可能是在思考生命意义,也可能是在回顾人生得失。

全诗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了一个普通老人面对衰老时的心理变化:从身体的不便,到内心的苦闷,再到对世俗的疏离,最后获得某种精神解脱。诗中"沙鸟相识""邻鸡三请"等生活化描写,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老人的孤独,而结尾的"看云深省"又赋予这种平凡生活以哲思的深度。

柯芝

宋瑞阳人,字士先。通五经,工词赋。诣行在求读书省中,益通诸家之学。平居以著书授徒自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