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夜发(时往见巡按御史白疑狱)

扁舟发初夜,渺渺入平湖。
水满天上下,云深山有无。
琴声人共远,灯影客同孤。
借问柏台树,春鸣何处乌。

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描述夜晚在南湖出发时所见所感的诗。诗中充满了宁静、优美的景色,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让我们逐句来分析这首诗。

第一句:“扁舟发初夜”,描述的是夜晚,诗人乘坐一叶扁舟出发的情景。“扁舟”给人一种轻盈、自由的感觉,而“初夜”则让人联想到宁静的夜晚景色。

第二句:“渺渺入平湖”。这里的“渺渺”描绘了湖水宽广无边的情景,让人感觉船似乎正驶向无边无际的湖面。进入平湖的景象给人一种开阔和宁静的感觉。

第三句:“水满天上下”。这一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形容湖面宽广到仿佛水与天相连,使人感觉仿佛身处一个巨大的水墨画中。这是对湖上夜景的进一步描绘。

第四句:“云深山有无”。描述了远处的山峰在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的景象,增添了一种神秘和深远的氛围。这是对远山景象的刻画。

第五句:“琴声人共远”。这一句描述了诗人听到远处的琴声,感受到一种和谐与宁静的氛围。琴声似乎与周围的景色融为一体,让人感受到一种美好的和谐感。

第六句:“灯影客同孤”。这里的“灯影”指的是船上或周围的灯光,而“客同孤”则表达了诗人此时独自一人、身边无伴的孤独感。灯光的影子似乎也在与诗人一同孤独。

第七句:“借问柏台树”。这里的“柏台树”可能是指巡按御史的官署或者某种象征。诗人借此询问关于柏台树的情况,可能是想进一步了解御史的工作或者相关的故事。

最后一句:“春鸣何处乌”。这一句有一种象征意义,诗人询问春天里何处有鸟的鸣叫。可能是表达一种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也可能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南湖夜晚的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一种宁静、优美和深沉的氛围。诗中的每一个词语都富有深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想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