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藏书楼歌
缥囊缃帙尽古今,竹简蝌蚪惊触目。
昔从惠子见多方,后闻张华载满毂。
唐时世南行秘书,岂独李邕号书簏。
今于君家尽见之,插架堆床动成束。
我梦化作太乙精,手燃青藜访君屋。
纬象玄文发隐奇,夜半风雨众灵哭。
尝闻聚书后必兴,况是鲁斋旧儒族。
六经行天日月明,文章末学厌纷逐。
凤衰麟死三千春,主持吾道宁无人。
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赞美鲍氏藏书楼的诗歌。诗人用生动且富有想象力的语言描述了藏书楼的壮观和丰富。接下来,我将逐句进行通俗易懂的解释和分析:
1. “鲍君藏书十万轴,气压石渠吞天禄。”
这句诗描述了鲍君的藏书量非常大,书籍之多以至于有压制石渠、吞并天禄的气势。石渠和天禄在古代是皇家藏书的地方,诗人以此形容藏书楼的书非常多而且珍贵。
2. “缥囊缃帙尽古今,竹简蝌蚪惊触目。”
这里描述了书籍的种类和时间跨度。“缥囊缃帙”指的是书籍的装裱精美,“尽古今”说明藏书涵盖了古今中外的知识。而“竹简蝌蚪”可能是指古代的典籍,其文字和符号让人惊叹和瞩目。
3. “昔从惠子见多方,后闻张华载满毂。”
这句诗提到了历史上的两位与书籍有关的人物,惠子和张华,以此来彰显鲍氏藏书楼的丰富和历史悠久。
4. “唐时世南行秘书,岂独李邕号书簏。”
这里提到唐代的世南和李邕,这两位人物都与书籍收藏有关。诗人以此表达鲍氏藏书楼与历史上的藏书家一脉相承,而且堪比李邕的藏书量。
5. “今于君家尽见之,插架堆床动成束。”
诗人说在鲍君的家中可以看到所有这些书籍,书架上和床上都堆满了书,数量之多令人震撼。
6. “我梦化作太乙精,手燃青藜访君屋。”
这里诗人表示自己梦到自己变成了太乙神精,手持青藜(一种古代照明工具)去拜访鲍君的书屋,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鲍氏藏书楼的赞美和向往。
7. “纬象玄文发隐奇,夜半风雨众灵哭。”
诗人描述在书籍中发现了深奥的秘密和神奇的事物,如同在半夜里经历了风雨般的震撼。这进一步突出了书籍的神奇和知识的力量。
8. “尝闻聚书后必兴,况是鲁斋旧儒族。”
诗人说听说聚集书籍之后一定会有兴盛,而鲍氏是鲁斋的旧儒家族,这也预示着鲍氏家族的繁荣和知识的传承。
9. “六经行天日月明,文章末学厌纷逐。”
这里提到“六经”(指儒家经典)如同日月般照耀天下,而诗人对文章的学习已经到达了一定的境界,不再追随纷杂的潮流。这是对知识和学问的赞美。
10. “凤衰麟死三千春,主持吾道宁无人。”
诗人感叹时光流逝,凤凰和麒麟已经死去很久了(可能是指古代的知识和文化传承已经很久远了),但知识的道路总会有人主持下去。这是对知识和文化传承的坚定信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鲍氏藏书楼的高度赞美,展现了书籍的丰富、知识的力量和文化的传承。诗人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来描绘这个藏书楼,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对知识的尊重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