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施少才赴试南宫二首 其一

我岂登名晚,今仍作吏卑。
文能追古作,子未要人知。
取第真成漫,危言良独奇。
新知谁不乐,所要白头期。

现代解析

好的,我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您分析这首诗。

《送施少才赴试南宫二首 其一》是一首送别诗,同时也是对即将赴考的施少才给予鼓励与祝福的诗。接下来,我会逐句为您解析:

1. “我岂登名晚,今仍作吏卑。”
这句话是说,我已经算是成名较晚了,如今虽然做了小官,但并无得意之感。诗人可能是在自谦,也可能是在表达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认为即使有了官职,仍然觉得自己的地位卑微。
2. “文能追古作,子未要人知。”
这里表扬了施少才的文采,说他有追从古人的才华和能力,但并不需要别人知道(或理解为不要太过于追求名声)。这是对施少才的一种鼓励和安慰,希望他能够专注于自己的才华和考试,不要被外界的名利所干扰。
3. “取第真成漫,危言良独奇。”
“取第”指的是科举考试中的成功。“真成漫”可能表示对考试的轻松态度,认为成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危言”指的是直率的、敢于直言的言论,“良独奇”表示这种直率的言论是非常独特和难得的。诗人可能在鼓励施少才要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这些想法可能不被大众接受或理解。
4. “新知谁不乐,所要白头期。”
“新知”指的是新结识的朋友或者新的经历。“谁不乐”表示每个人都会对新的事物感到快乐。“所要白头期”则表达了一种长远的期待,希望与施少才的友情或合作能够持续长久,直到老去。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诗人为好友施少才赴考而写,既有对好友的祝福和鼓励,也有人生哲理的分享。希望施少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同时也希望他能够保持自己的才华和勇气,不被外界所干扰。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