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门晓行

烛下银塘流水长,马前山色晓苍苍。
朱楼未灭明河影,碧城已动晨曦光。
鸡唱悠悠度禁邸,萤飞点点刺衣裳。
三年游子离乡思,阊阖门高露早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游子在清晨赶路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递出浓浓的思乡之情。

开头两句写黎明时分的景象:烛光映照下,银色的池塘水波流动;马前远山在晨光中显出青灰色。这里用"银塘""晓苍苍"等词营造出清冷的晨间氛围。

三四句写天色渐亮的过程:富贵人家的红楼还映着银河的影子,但碧绿的城墙上已透出晨光。通过"未灭"和"已动"的对比,生动展现了昼夜交替的瞬间。

五六句用声音和细节增强画面感:皇宫附近传来悠长的鸡鸣,萤火虫飞过时亮光甚至能穿透衣裳。这些细微的观察让清晨的静谧感更加真实。

最后两句点明主题:离家三年的游子,望着高大的宫门,在带着寒露的晨风中深深思念家乡。这里的"阊阖门"既指实景,也暗示仕途艰辛,而"露早凉"的寒意正呼应着游子内心的孤寂。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近处的水塘、马匹,到远处的山色、城楼,再聚焦到萤火虫、晨露等细节,最后落在游子身上。通过时间(夜尽天明)、空间(由近及远)、感官(视觉、听觉、触觉)的多维度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那个清凉的早晨,感受到游子细腻复杂的乡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