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谕鬼魂赐以法食赋谕鬼

万方杀戮到渔樵,三日斋宫德泽饶。
朽骨又蒙周室葬,游魂不待楚人招。
千年象教来中国,一代威仪出圣朝。
惭愧山林何所报,耕桑满野甲兵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战乱后国家恢复和平、百姓重获生机的场景,充满对朝廷仁政的感激和对太平生活的珍视。

前四句用对比手法展现社会变化:曾经各地战火连天,连渔民樵夫都难逃厄运;如今朝廷举行为期三天的祭祀活动,恩德遍及众生。那些曝尸荒野的枯骨终于得到安葬,飘荡的亡魂也不必再等民间招魂仪式——说明朝廷主动承担了安顿亡者的责任。

后四句转向现实意义:佛教传入中国千年,但当今朝廷的仁政举措更显威仪。最动人的是结尾两句:山野百姓不知如何报答恩情,只能用实际行动响应——田野里恢复耕作,兵器都被收起。这里"惭愧"二字特别朴实,把老百姓那种受宠若惊的感恩心态写得活灵活现。

全诗最打动人心的,是把宏大历史事件落到具体生活细节:从枯骨安葬到耕桑满野,从宗教影响到甲兵销匿,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和平的可贵。诗人没有空喊口号,而是用"朽骨""耕桑"这些接地气的意象,让政治主题有了人间烟火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