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名为《南望》,作者通过描绘自己在荒岛上的孤独守望,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未来的期盼。
首联“寂寞栖荒岛,依依望斗杓”写的是诗人独自在荒岛上生活,寂寞无助,只能抬头仰望北斗星(斗杓),寄托思念和希望。这里的“斗杓”象征方向或指引,暗示诗人渴望找到出路或依靠。
颔联“群公犹百粤,法乘已三苗”提到“群公”(当权者)还在南方(百粤泛指岭南地区),而“法乘”(法律或统治秩序)却已像古代的三苗部落一样混乱失序。这两句批评了当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现实。
颈联“虚伫金台彦,何时玉烛调”中,“金台彦”指贤能之士,“玉烛”象征太平盛世。诗人感叹:空有招贤纳士的愿望(金台彦),但何时才能迎来政治清明、天下太平(玉烛调)?这里既有对人才的渴望,也有对时局的无奈。
尾联“殷忧开圣主,会见奏云韶”是诗人的期望:希望自己的深切忧虑能唤醒圣明的君主(开圣主),终有一天能听到象征盛世祥和的“云韶”之乐(指国家恢复安定繁荣)。
全诗以孤独守望起笔,逐步展开对时局的批判,最后落脚于对未来的期盼,情感层层递进。诗人用“荒岛”“斗杓”“三苗”“玉烛”等意象,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联系,既抒发了忧国之情,又暗含变革的呼吁。语言凝练,忧思深沉,展现了传统士人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