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轩二首 其二

冬凋峰木雪缟庐,落眼青青却笑渠。
花时吹笋排林上,吴州还见竹溪图。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日雪景中的竹林小院,通过对比和想象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艺术的美感。

前两句写实景:冬天树木凋零,雪白的小屋静静矗立,放眼望去却意外发现一片青翠的竹林("笑渠"指竹林仿佛在嘲笑周围凋零的树木)。这里用"雪缟庐"(像白绸缎般的小屋)这个清新比喻,把雪中茅屋写得素雅动人。

后两句展开联想:诗人想象春天来临时,新笋破土而出、竹林蓬勃生长的景象,最后联想到古代画家笔下的"竹溪图"(吴州指江南地区,那里以画竹闻名)。这种从冬到春、从实景到艺术的跳跃,让简单的雪竹场景有了更丰富的意境。

全诗妙在三个反差:冬日萧条与竹林青翠的视觉反差,现实雪景与想象春景的时空反差,眼前实景与艺术画卷的真幻反差。通过这些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力的赞叹,以及将生活美景转化为艺术灵感的雅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