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株光彩照人的蜡梅,并赋予它深刻的禅意。
前两句写蜡梅盛开的美景:它的花瓣晶莹透亮,光彩照人,仿佛把整个春天都凝聚在枝头。"十分春"用夸张的手法,强调蜡梅绽放时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感觉。
后两句是诗人的联想:他被蜡梅的圣洁之美震撼,恍惚间以为这是一棵菩提树(佛教中象征觉悟的圣树),甚至怀疑它是如来佛的化身。这里将蜡梅与佛教圣物相比,既突出了它的超凡脱俗,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仿佛从中看到了神性的光辉。
整首诗的精髓:诗人通过蜡梅这一寻常景物,捕捉到了自然与禅意的交融。蜡梅不再只是普通的花,而成为一种精神象征,让人联想到纯净、觉悟和永恒。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让读者感受到平凡事物中蕴含的深远意境。
唐仲友
(1136—1188)宋婺州金华人,字与政,号说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进士,为西安主簿。三十年复中博学宏词科。历建康府学教授、秘书省正字。上万言书论时政,孝宗纳之,召除著作佐郎,出知信州、台州。治政理财颇有建树,为学多与朱熹相左。后为朱熹劾罢。归而益肆力于学,著述颇丰。有《六经解》、《诸史精义》、《帝王经世图谱》、《九经发题》、《陆宣公奏议解》、《天文详辨》、《地理详辨》、《愚书》、《说斋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