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

烛飘花,香掩烬,中夜酒初醒。画楼残点两三声。窗外月胧明。
晓帘垂,惊鹊去。好梦不知何处。南园春色已归来。庭树有寒梅。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人深夜酒醒后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递出淡淡的怅惘和春来的欣喜。

上片写夜半酒醒的场景:蜡烛快要烧尽,烛花轻轻飘落,熏香的余烬被掩盖。这时听到画楼上传来两三声更漏声,窗外月光朦胧微明。这些细节描写营造出寂静而略带寂寞的氛围。

下片转到清晨:窗帘低垂,被惊醒的鹊鸟飞走。昨夜的好梦已经无处寻觅,暗示梦醒后的失落。但随后笔锋一转:南园的春色已经悄悄归来,庭院里的寒梅正在开放。这里用寒梅报春的意象,透露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

全词以时间推移为线索,从深夜到清晨,从酒醒的孤寂到发现春意的欣喜,情感细腻含蓄。作者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蜡烛、月光、鸟雀、梅花等意象,让读者自己体会那种微妙的情绪变化。特别是结尾处寒梅的出现,既点明时节,又给人带来希望,是全词的亮点。

晏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