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柳墅感旧
蜃台鲛市,埽翠华驻处,荒荒无迹。
一角平林兼浅渚,并少宫人閒说。
云寺颁香,海楼阅武,坏劫今何日。
白头吟望,旧时杨柳颜色。
休溯玉辇宸游,銮迎酺赐,盛典光千叶。
刚痛铜驼荆棘里,又痛龙年蛇月⑴。
那觅新亭,权呼汐社,来踏啼鹃血。
沽潮起落,料知终古呜咽。
一角平林兼浅渚,并少宫人閒说。
云寺颁香,海楼阅武,坏劫今何日。
白头吟望,旧时杨柳颜色。
休溯玉辇宸游,銮迎酺赐,盛典光千叶。
刚痛铜驼荆棘里,又痛龙年蛇月⑴。
那觅新亭,权呼汐社,来踏啼鹃血。
沽潮起落,料知终古呜咽。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处曾经繁华、如今荒废的皇家园林(柳墅),通过今昔对比,抒发深沉的亡国之痛和沧桑之感。
上片写景:开篇用"蜃楼海市"比喻曾经的繁华如幻影般消散,如今只剩荒芜。镜头拉近到具体场景——树林、浅滩,连能讲述往事的宫人都找不到了。通过"云寺颁香""海楼阅武"等零碎片段,暗示这里曾是举行典礼、操练军队的重要场所,而今全部毁于战乱。老人凝望旧地,只有杨柳还认得当年的颜色。
下片抒情:先回忆昔日皇帝巡游、百姓获赏的盛大场面,紧接着笔锋陡转——先用"铜驼荆棘"典故(象征国家灭亡),再直白点出"龙年蛇月"的国难时刻。诗人找不到可以痛哭的"新亭"(代指抒怀之所),只好临时组建诗社,像杜鹃啼血般抒发哀思。结尾将情感融入景物:海潮涨落仿佛永恒的呜咽,暗示亡国之痛永难平息。
全词以"废墟"为切入点,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带出历史记忆,把个人感伤与家国命运紧密结合。最后用潮声作结,使无形的哀愁有了具体的形象,产生余音袅袅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