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日道出南昌寄龚帅实之兼呈程泰之刘文潜二漕

未应双井即尘埃,似此衣冠得几回。
国子先生还并驾,洪都新府却重开。
再三为问滕王阁,第一须登孺子台。
定向此中脩玩事,江边不道故人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光朝写给朋友的一封"诗信",表达了他路过南昌时的所见所感。全诗用轻松自然的语言,展现了文人之间的真挚情谊和对历史文化的热爱。

开头两句像是自言自语:双井(黄庭坚故居)这样的文化圣地怎么会荒废呢?像我们这样志同道合的文人雅聚实在难得。这里用"衣冠"代指文人群体,表达了对知音相聚的珍惜。

中间四句像在和朋友聊天:听说你们几位好友(龚帅实、程泰之、刘文潜)都在这里做官,让南昌这座古城重新焕发光彩。我这一路上啊,反复打听滕王阁的情况,最想去的还是徐孺子台(东汉名士徐稚隐居处)。这些历史名胜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诗人。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我本打算在这里好好游玩一番,没想到江边突然遇到老朋友(暗指收信人)。这种意外相逢的惊喜,比游览名胜更让人开心,展现了朋友间不期而遇的温暖。

全诗就像一封朋友间的家常信,既有对历史遗迹的神往,又有对友情的珍视。诗人把名胜古迹写得像老朋友一样亲切,又把朋友重逢写得像发现名胜一样惊喜,这种巧妙的对应关系正是这首诗的独特魅力。

林光朝

(1114—1178)宋兴化军莆田人,字谦之,号艾轩。孝宗隆兴元年进士。通《六经》,从学者众,南渡后以伊、洛之学倡行东南者,自光朝始。累官国子司业兼太子侍读,出为广西提点刑狱,移广东,曾率郡兵击败入境之茶民军。召为国子祭酒,除中书舍人。后出知婺州,引疾提举兴国宫。卒谥文节。有《艾轩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