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桂林訾洲在烟雨朦胧中的秋日美景,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和悠闲的意境。
前两句点明地点和季节:在滩头水流分合处能看到訾洲,秋日烟雨中的訾洲笼罩着水雾,与天空融为一体。这里用"水云秋"三个字就勾勒出天水相接的朦胧感。
中间四句用细腻的比喻和动态描写展现烟雨景象:细雨像轻纱般笼罩沙滩,发出沙沙声响;雨点像跳动的珍珠散落在水面。白鹭飞来停在洲上,蛟龙(可能是夸张的比喻)在水中翻腾。这些描写既有视觉的美感,又有声音的生动。
最后两句转到人的活动:穿着蓑衣的渔夫在垂杨外,不时驾着小船横穿水面垂钓。这个画面给整首诗增添了生活气息,也衬托出訾洲的宁静祥和。
全诗通过烟雨、飞鸟、渔舟等意象,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巧妙结合,展现了桂林山水特有的朦胧美和闲适感。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细腻的观察和形象的比喻,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烟雨訾洲的独特魅力。
吕思诚
吕思诚(1293年-1357年),字仲实,平定人,元朝名臣。历任侍御史、集贤院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湖广参政、中书参知政事、左丞转御史中丞、国子监翰林学士、翰林国史院检阅官及编修等职,曾参与编修过辽史、金史、宋史三史。其人性情刚直、倔强,直言敢谏、秉公办事。主要著作有《介轩集》、《两汉通纪》、《正典举要》、《岭南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