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斜头遇雨

肩舆薄暮过斜头,风雨萧萧送旅愁。太息人家生计尽,柴扉不掩野麋游。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黄昏雨中乡村的凄凉画面,传递出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

前两句写旅途场景:傍晚时分,诗人坐着简陋的轿子经过斜头这个地方,突然遇上风雨交加。风雨声更添旅途愁绪,这里的"萧萧"既是风雨声,也暗含萧条之意。

后两句笔锋转向民生:诗人痛心地看到当地百姓生活艰难,连维持基本生计都成问题。"柴扉不掩"说明村民穷得连门都修不起,更惊人的是野鹿都能随意进出,暗示这里人烟稀少、田地荒芜。最后这个"野麋游"的细节特别生动,用野生动物自由出入的景象,反衬出村庄的破败。

全诗短短28个字,既有风雨黄昏的意境美,又包含深刻的社会观察。诗人没有直接说"百姓真苦",而是通过柴门破败、野鹿游荡这些具体画面,让读者自己感受到战乱或灾荒后农村的萧条景象,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比直接说教更有感染力。

何乔新

何乔新(1427年-1502年)字廷秀,号椒丘,又号天苗。江西广昌旴江镇人,何文渊第三子。明代大臣。景泰五年(1454)中进士,后拜刑部侍郎。孝宗嗣位,万安、刘吉等忌乔新刚正,出为南京刑部尚书。未几,复代杜铭为刑部尚书。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正月,吏部尚书王恕举荐为刑部尚书,弘治四年八月(1491年)辞官归里,辞官后杜门著述。弘治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503年1月19日)卒,年七十六岁。正德十一年(1516年),追赠太子太保,次年追谥文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