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奉酬》表达了一种时光飞逝、人生易老的感慨,同时展现了朋友间真挚的情谊。
前两句写诗人因科举考试(秋闱)被关在考场中,感到孤独愁闷,幸好有才华横溢的朋友(“英游”)来访,带来慰藉。
中间四句回忆过去与朋友相处的美好时光:白天一起登高望月、吟诗作赋,梦里仿佛跟随月光飘到湘水之畔(“湘罗”指湘江一带,暗含高洁情怀)。他们曾在南宫(可能指考场或官署)欣赏对方华丽的文章,又在西馆(可能是聚会场所)一起谈笑欢歌。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核心:六年光阴像白驹过隙般飞快流逝,人生终究敌不过岁月催老。诗人用“飞光”“过隙”这样生动的比喻,让读者感受到时间无情流逝的无奈。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真实的情感:既有考试压力下的愁绪,也有朋友相伴的温暖,最后升华到对生命的思考。 2. 生动的画面:高楼望月、梦中湘江、挥毫作文等场景,像电影镜头一样让读者身临其境。 3. 共鸣的主题:时间流逝和人生易老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容易引发读者共情。
诗人没有用复杂典故,而是通过平实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让普通读者也能感受到他对友情、时光的珍视,以及对衰老的淡淡哀愁。
邓忠臣
宋潭州长沙人,字谨思,号玉池先生。神宗熙宁三年进士。为大理丞,以献诗赋擢正字,迁考功郎。以坐元祐党废,出守彭门,改汝海,以宫祠罢归。有《玉池集》。